經過許多學長姐的長久努力,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所友會終於獲得政府允准立案,成為國內少數經政府核准成立的同學會組織。由於我從籌劃階段便已積極投入,爾後又受到同窗好友的鼓勵,曾經不耑淺陋的擔負起會長的職務,今天能夠看到校友會展開正式的運作,內心的激動與感慨,實非他人所能體會。
從十餘歲開始投身政壇以來,我個人參與或成立過的組織,早已不計其數。但記憶中,除了文大所友會,其他團體的成立,似乎都不曾讓我如此的期待與歡欣。這或許因為多數人民團體為了擴大影響力,通常都不敢設有太高的門檻,相對也使得會員資格的取得難以獲得珍惜。文大所友會則明顯不同,成為這個團體的成員,必須先付出三至四年的心血,才可能取得入會所須的文憑;而這三、四年間,為了順利完成學業,同學間彼此關懷扶持,因此所培養的情誼,更非其他人民團體成員所難以比擬的。
一般人形成組織,目的無非想結交新的朋友,對象既然原本陌生,當然也談不上太多的期待。但參與所友會則不然,所有的發起人都是過去啃書本時所結識的「患難之交」,類似經歷所凝聚的友誼當然不同於泛泛之交。而所友會成立的目的,既是為了維繫這份情感免於消散,我個人對它的期待當然便遠高於其他的團體。在漫漫人生中,三、四年的秉燭同窗,可以是過眼雲煙;但如果我們懂得珍惜,這些原本互不相關的生命,因碰觸所產生的火花,也許足可以照亮你我的後半生。
經過我和許多學長姐的奔走努力,所友會終於可以堂皇的成立。但這個團體一旦成立,便是個屬於我們大家共同的空間,做為一個籌備時期的會長,當然這也是我逐漸淡出的時候。許多學長姐認為,我既然參與了它的成立,便應該負起推廣的責任。但組織的成敗有賴於大家的投入,個人角色的過於突出也可能降低學長姐投入的意願,因此我從檯前退居幕後,應該有助於維繫這個團體的健康發展。
我必須誠摯的感謝許多的學長姐,如果不是他們的犧牲與奉獻,這個團體的成立也許迄今還遙遙無期。同時,我也要感謝政研所師長的鼓勵,如果不是他們認同這項想法並經常參與籌備討論,許多學長姐也許早已意興闌珊。但更重要的,要讓這個團體持續存在,關鍵則在所有已畢業及未來將畢業的所有同修身上。